普通人看病怎么避开董小姐这种号
五年前体检查出来脾脏血管瘤,当时第一时间就挂了某北京第一梯队医院的特需知名专家号(写的是教授)。
面诊的时候他拿着增强CT结果轻描淡写地说,做个微创手术就行了,脾脏半切微创是我们这里的特色。
“特色”俩字一出来我就觉得有些微妙,当时虽然年轻,对“瘤”字感到非常紧张害怕,但并没有立刻采信这位教授的话做手术。
我又跑了两家大三甲的外科,找了两个临床履历丰富的医生分别判断是否有必要手术,交叉验证医学意见,又找了影像学的B超大佬复核,得出的结果是脾脏半切出血风险很大,而脾脏血管瘤恶变几率非常低,脾脏又是人体免疫系统很重要的一个器官,不宜轻易切除,可以先密切观察,没有短时期内迅速增大就可以先不管。
现在已经过去五年,从季度复查到年度复查,瘤体几乎没有变化。
这件事带给我的朴素经验是:
1️⃣以后挂号慎选科研成果特别多的职称很高的医生,强调教授这种教学职称的也要慎选,这一类的可能临床经验并不丰富,技术水平得打个问号。
2️⃣要选就选三四十岁的主治/副高,大概率忙于一线而没时间搞科研,临床淬炼过硬又处在技术精进黄金期,治疗方案能跟上最新的诊疗指南,也更认真负责。
3️⃣另外,对一上来就给你“推销”手术的,也要留个心眼。靠谱的医生应详细告知保守治疗可能性,而不是上来就谈手术。
4️⃣对普通人来说,万一生病,在没有业内亲信的情况下,能做的就是多跑几个大医院,多咨询几个医生意见,多问问second opinion交叉验证,别因为有光鲜title的“专家”就轻信、更别轻易开刀。
活着就是一场大型祛魅。 希望大家都能无病无灾健健康康。
附一个挂号经验:
1,很年轻职称就很高,简介里面一大堆科研成果的,大概率是靠科研飞升了,临床经验很差;
2,特别老,已经退休返聘的,大概率退休后不会继续学习更新知识,部分治疗方案会老化;
3,中年人,副高职称,简介里出身较好的医学院,主要强调自己临床经历而不是科研经历的,大概率靠谱,是扎根临床一线的人;
4,已经担任管理岗位行政职务(比如医务科等),那这个人大概率长期驻扎行政楼,临床经验一般。
30多40岁,还是主治,但是你看病的时候他总能一针见血指出你的问题,也不随意开药开检查,这种就是扎根临床的老实人,时间都给了病人,自己耽误了职称。
挂45以上的医生,一般董小姐这样的45以上都去做管理了,没人在临床受苦
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三甲医院。
我以前对于有人发小红书问病情,问医生的觉得嗤之以鼻,觉得不信医生信网友,现在觉得,发出来问问真的很有必要。
挂号一直看医生简介 我先看本科在哪儿念的
有些年龄大的只是赶上了好时候,之前我也这种思维,挂了个副院长的号,结果核磁要拍的位置都开错了。拍片的医生气的半死,然后跟我说别迷信教授,挂个三四十多的主任、副主任就好了
就找三四十岁的主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,没有很多名头的,反而会跟你说的很详细很贴合你的病情。我高三特别胖去协和看内分泌,挂的专家号跟我说切胃,还让他一堆学生在边上观察,然后也没说出来什么,就看各种特征。然后换了一个医生,就说从小就胖少吃就行,就是以前吃的多,不用切胃,然后说的很多情况都和我对应的上
其实就看谁的号最难抢就知道了,市场不会骗人的,我去脾胃科挂号盲选了一个最难抢的副主任医师的号,方子吃完立马舒服了,后来再看发现她挂号费已经涨到两百了,不出50的了,但是确实很厉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