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条成年人的交往法则
第一,凡事先求诸己,再求诸人
成年人的时间都很宝贵,工作了之后,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边界感,你需要尊重这一点。 如果别人告诉你 XX 天很忙,不要刨根问底说:你在忙什么?这样别人还得编一个借口。 虽然真实情况是他大概率就是在家里打游戏玩抖音刷小红书
所有的问题,都先看自己能不能解决。自己不会就去学,自己短时间内确实学不明白,再去拜托别人。
朋友是用来分享的,他又不是你的无繁忙状态deepseek。 不要无度消耗对方的耐心和爱,不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当成上帝的恩赐,理所应当。
如果不是重要事儿,发消息不要“在吗?”直接说你的事情,最好自己先编辑一个版本,审核了之后觉得没问题再发送,并务必做到诉求清晰,语气温和,给对方留足拒绝的台阶。
如果不是关系好的人,给自己 90% 被拒绝的心理预期,10% 没被拒绝,那就请人吃饭,当然这个会比较考验你饭局上活跃气氛的能力 and 各种临场应对的情商。
如果别人推脱不出来,请一不要请二,直接发红包,说感谢,下次继续麻烦他。人情就是有来有往,相互帮忙。
如果时间不充足,对方即使有心帮你也会无能为力。
如果是【关系好】+【重要的事儿】,你需要【早一点】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,这三个关键词缺一不可。
举例子:lz 的【大学室友】要【举办婚礼】,时间是【大学毕业】就说“我要你们来当伴娘!” 本 ENTJ 真的会认真去执行,并且严格约束自己。
我的准备包括但不限于: 1、提前三个月按照 DDL 节食+运动,每天督促新娘减肥,定期复盘寝室所有人的健身情况 2、请好年假,沟通工作的交接,确定轻重缓急如何办理 3、比对价格,购入当期往返的机票 4、从容预算,准备好她的新婚礼物+礼金 5、帮她审核所有的婚庆流程及准备事项,熟记她的亲朋好友信息 6、提前规划去她的城市旅游的住宿和景点,并且根据寝室大家不同的需求修订 2-3 版
lz 跟大学和研究生的室友关系都很好,相互都做到以上的这些事情,这只是一个小的例子,我们都是言必行、行必果的人,所以不用担心对方执行的质量。
第二,你需要尽早组建自己的枢密院
一个人的能力和知识范围往往是有限的。
你一定需要旁人的眼光来帮你评估做法是否正确,帮你矫正自己性格中的短板。
你的内枢密院成员需要尽可能包含以下三种人:
1、专业的朋友:医生、律师、财务、工程师……
2、社会化成熟的朋友:帮你判断人情世故,拿捏分寸……
3、职业相关的朋友:猎头,同业,上下游……
我的朋友们基本都是这三类人居多,有相同的背景和三观才比较容易聊得来。
我们一般定期会在线下聊天,场景可以类比民国某些先生的客厅
聊天的时候一般语速很快,基本是抛出一个话题,在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想说,有时候还会抢话。
场景还原:
A:你你你放下,我先来!我刚没说完!
B:我觉得我说得比较有道理,闭了吧你
一个话题聊下来,大家都会觉得非常舒畅,而且得到了一些新鲜的见识。
人是社会性的动物,高质量的交流也让人心生愉悦。
大到你喜欢的文学流派、你投资的房产、 zc 变动对你所在的城市的影响,小到和谁吃饭怎么吃,送礼怎么送,你最近培养的小爱好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配件,都是话题,有问题在直接提出来说就好。
线下聊天的好处,就是时时刻刻你都会有及时的反馈。
lz 选择朋友从来没有任何的功利性。不是说这个人一定要落在上面三分类中的哪一类,才会成为朋友。我遇到过很多对我有诉求的人,但是他们不能成为朋友,如果我对别人有所求,那么我也会明白说。
而是我们成为朋友之后,吾日三省吾身,发现这位朋友一定有我所不能及的地方,他的闪闪发光的点,大概落在了三者之中?
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
人的思想都是在大量的碰撞和打磨之后,才会留下银光闪闪坚不可摧的外在。 两柄利剑相互碰撞的时候会有炫目的火光,火光会照亮你们的来路和前程。
世界上最宝贵的,就是重重社交面具下的那一点点真心。
第三,枢密院之外,你还需要自己的内阁。
“内阁是一些国家中央政府的一种组织形式。内阁渊源于英国由贵族组成的枢密院,原为英王的最高咨询机关。1688年“光荣革命”后,英王威廉三世任命少数议员为枢密院成员,又选出议会中最有势力一派的领袖负责,共商政务。该组织被称为内阁。”
内阁成员来自于枢密院,但又远远不仅限于此。
内阁成员是更少而精的,他们是你的外置大脑,帮助你对一个事情快速定性和拍板。
内阁的人有一个核心特质:偏心
何为偏心:你所有的事儿我只需要一个知情权,剩下的我会无条件站在你这边。
当然,这个特质是相互的。这大概就是我们定义上肝胆相照的朋友。
在这里,你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,一些没啥用的小发明,一些人生面临的困境,一些对于社会阴暗面的不忿,你都可以不考虑修辞地直,接,说。
举个例子,我来分享文章也是受到内阁一位朋友的强烈安利!她甚至就在隔壁分享,并且火速成为了首页推荐(优秀的人到哪里都是最优秀的!)
她说这里是一个理性温和的社区,我就来了。
她说让我写点东西,我就写了。
lz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写东西了,之前在豆瓣主要就是沉迷哈哈哈哈组,或者观赏炸厨房组各位灵机一动的大作。
我能来这儿写东西,她给我做的心灵按摩功不可没。最多就是没人看嘛!不丢人!
因为担忧写的东西质量不好,也怕带坏祖国的花朵,所以lz瞻前顾后了大概一两天,才悄悄上传了第一篇文章(结果 24 小时居然有 1000 个收藏,敲锣打鼓!王婆卖瓜也希望大家去隔壁看一眼给我点点赞 or 评论嘿嘿)
顺便一说,lz和内阁之间可以做到 100% 的信息共享,也从来就不存在那种斤斤计较的小儿科关系。
论心寒门无孝子,论迹世上无完人。友情对我来说看中的是人本身,自然也不会因为对方的优秀,就产生攀比之心。
开玩笑,人外有人天外有天。如果一个人心胸如果这点沟壑都没有,他活该不成功哈哈哈哈哈哈!
内阁的存在就像你灵魂中的一片湖泊,波澜不惊,静水流深。折射出你的光辉和智慧,也折射出你的虚伪和懦弱。
有些时候我都觉得我在他们眼里,可能就像在北方的大澡堂裸奔……god bless me.
湖泊是好的。他们包容你的好和坏,并且直接直言不讳地跟你指出,这里我觉得你做得不好,为什么不好,你得改。
我一直在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,并且不断斧正我的言辞和行为,因为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。
一位内阁朋友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:世界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,有的只是冷暖自知。
lz自认为是一个情感迟钝、耐心不足且有很多很多低俗爱好的人。我也是后来才慢慢意识到,我身上有很多 TJ 的通病:我喜欢争辩,我喜欢冰冷的逻辑,我喜欢赢,我缺乏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感情……
他们用很多很多的爱一直在包容和灌溉我。他们大都是F 人用强大的共情能力,先急我之所急,先忧我之所忧,让我觉得任何事儿都可以被解决,在我颓丧的时候鼓舞我,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鞭策我。
让我觉得自己也没有很差啦,一点点小的进步都会很值得庆祝。 You learn from the best and ultimately you will become something close to that.
有些时候我会感觉自己像牙牙学语的婴儿,看着他们的一言一行,进行拙劣的模仿,只是为了去尝试着用行为告诉对方:我也一样爱你。
我父亲经常勉励我的一句话是:日拱一卒无有尽,功不唐捐终入海
一种共赢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才能更久地存续,你需要去寻找一种柏拉图式的高阶同盟。
第四,熟人社交更需要保持想象力
我前段时间看一个演讲,有一段很喜欢的内容和大家分享:
“有科学家估算过,人的一生可以容纳 10 亿个想法。我们大脑里神经元的数量甚至和字宙中恒星的数量差不多,可见人类的想象力是多么活跃和丰富。”
我特别喜欢“Art makes people human.”这句话。
艺术让人思考生命的意义,而美和意义是人类特有的精神追求。
如果是朋友就要经常聊天,我经常和我的朋友们聊一些很现实的话题:比如房产和投资,比如工作和婚恋,比如学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,我们都是非常现实的个体,更了解郭敬明“没有物质的XX就是 一盘散沙”的观念。
但是除此之外呢? 因为这些现实的话题,你和很多第一次见面的人也可以交流看法,因为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生活的压力,所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的。
如果想要和人有更深层次的灵魂共鸣,这是不够的。
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人类社会观察者,每个人对我来说都非常有趣。现实的东西虚虚实实,真真假假,它只是一个人性格的冰山一角,并不应该单纯以现实的成败来论英雄。
一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,才是你们是否能够深入交往的核心。 只有相同价值观的人,才能在最后走到一起。
成年人的交友,都是筛选不是培养,要规劝一个人相信你的相信,真的太难。
你需要像一艘潜艇一样慢慢让自己沉入对方内心的深海,你要对你看到的任何东西,都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。好的或者坏的,你认可的不认可的……
我了解一个人,就像读一本书,有人的书是厚得像本字典,有人的书薄得像一张宣传单,但是背后隐藏着社会、工作、学历的重重打磨,理解了一个人的过往和内心,你才能更好地探索他的喜好,共庆他的悲欢,探索一条舒服的和他相处的路径。
我相信伊甸园不在书里,也早就不希望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,它存在于人的内心。
第五,人是会变的,你要允许这一点
经常刷到帖子说我的朋友结婚了就围着老公转,或者我的朋友之前是优秀的职场大女主,现在生了孩子变得不修边幅等等。
我偶尔也会发现,之前某个很优秀男同学,高中清清爽爽,大学是人中龙凤,工作了突然在朋友圈深夜发一些极端的言论,甚至拿小朋友来开玩笑,或者之前某个白富美,突然就变成微商,卖一些三无保健品。
大部分的朋友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:这个人坏掉了 OK,and then?
永远不要只做价值判断,甚至只输出情绪,这是最低级的。 作为成熟的大人,我们要看有没有解决办法,也要看这个事情的成因,从而以儆效尤。
换句话说,事实可能是他坏掉了,但是你不必为此感到过分的忧虑。
《功夫熊猫》里乌龟大师涅槃之前说“不过无论你做了什么,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,你可能想要苹果或橘子,可你只能得到桃子,那个种子还是会长成桃树。”
因为他们走上这条道路是社会、工作、学历、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,跟你基本无关。
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。
你作为一个局外人,说话未必有多少好的影响,反而会成为一个引爆别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,或者集合他们的力量一致对外的那个“外”。
我很推荐新成为社会人的朋友们都去看马亲王的《太白金星有点烦》,这本书的观点有两个观点值得分享:
1、很多人间执念我们无法理解,但不代表那些痛苦就不存在。
2、超脱因果,太上忘情
前一个很白话,大家都好理解,主要就是说“未经他人苦,莫劝他人善”。
后一个稍微展开一下,整本书讲的是一个重编的西游记西天取经的故事,但是其中加入了很多现代职场的元素,让我们发现很多时候人力是无法胜过天意的。
超脱因果,不是不沾因果,而是只存己念;太上忘情,也不是无情无欲,而是唯修自身。
人都有七情六欲,有很多不甘心和执念,但是否会约束自己阴暗的一面,才是最考验人的环节。
你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人,有人走近你自然就有人走远,有的人欣欣向荣自然就有的人会腐烂,很多人不控制自己的欲望,用他人做代价去包装自己,炫耀自己,去往上够,那么在社会和时间的催化下,有些节点下他们就是会变成薛定谔的畜生。
为什么把这篇文章名字定为《成年人的交往法则》,就是因为lz知道这个取舍,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太过沉重。未成年人的爱恨都太浅太热烈,在一个很上头的时间去做决定,多数时间会让人后悔;而一个生活有其他目标和支点的成熟的人,才能更好地去权衡利弊,去深入自己的内心,了解心里的真实的诉求,最终做出一个审慎的决定。
如果世界是一个 online 的游戏,那么请相信你才是这个版本故事的主角,天命所归。
所以一段关系让你不舒服了,淡了就淡了。
同理,如果一件事让你过分内耗,就要拉远距离,看看这件事是否真的值得。
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让你反感了,如果你还希望维系关系,可以去问问他是不是有什么苦衷;
不希望维系关系了,那就抽刀断水 let it go.
一辆列车决定开走的时候,你不应该去挽留,因为他奔向了他认为更好的远方。
如果你的人生是个机场,那么一定会有很多飞机起起落落,很多人喜欢这个机场就会经常过来看你。
但是永远不要在机场等一艘船,因为你等不到的。
人生朝朝暮暮,夏日生生不息,你有自己的路要走,他也是。
End
希望我的读者们都有很多值得交心的朋友!举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