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破信息差的方法

职场经验5 分钟阅读

举个找高薪工作的例子

2015年,在电网实习。我留意到,那些和我父母年纪差不多大的职工,虽然嘴上抱怨着电网这不好那不好,但在行动上,他们千方百计把自家孩子往系统里弄。

2017年,我第一份工作,在某传统行业。我留意到,和我父母年纪差不多大的公司高管,公开发言时总说行业前景多么好,公司多么有前途,鼓励员工的孩子报考本专业。然而,高管们的孩子都在学数学、计算机、数据分析。

2018年,做猎头的朋友和我聊,说到现在数据分析很赚钱。在研究了几百份业内人才的简历之后,我觉得我也行,于是果断转行,工资翻了两三倍。

同样的问题:你是愿意相信市面上那些经过美化、筛选、择取、隐瞒后想让你看到的信息,还是愿意相信自己的观察和分析?

最后,在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获益后,记得对和自己分享信息的人,表达感谢。这样,别人以后才会和你分享更多有价值的信息。

有人会说:“很多人接触不到这么多信息,也无法分辨获得的信息的真实性,怎么办?”

这里有两个痛点,一是信息数量,二是信息质量。

回到本帖标题,我们为什么希望打破信息差?就是出于一种朴素的希望,希望自己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,或者说,至少不要跳进坑里,做出错误的决策。

而做出正确的决策,有赖于高质量的信息。高质量的信息哪里来?

第一种来源:你身边的高质量信息源。也就是你身边靠谱的人,遇到问题你可以直接咨询他们的意见。这种渠道哪些人能拥有?高官、政要,以及富人。普通人遇贵人,也算,但属于可遇不可求。

第二种来源:你自己。从鱼龙混杂的信息中,识别出高质量的那部分,然后思考、分析、总结。对我们普通人而言,如果没有遇到贵人,这一类来源显得更为实际,更可操作。

所以我们直接从两个痛点入手。

痛点一,接触不到这么多信息?那就增加接触面,扩大交际圈,近到老板同事,同学导师,远到外卖小哥,滴滴师傅,有机会都可以聊两句。实际上正文我提到的几位“朋友”,在和我交流时都是半陌生人的身份,直到今天,他们每个人和我发生过的对话不到十句。但是就这短短几句交流,切实的帮到了我,所以我愿称之为“朋友”。

痛点二,无法判断信息真实性?那就去练,在实践中成长,遇到值得琢磨的信息,多想办法去交叉验证。对信息质量的判断能力,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。没有进行任何尝试就说“我不行”的人,其实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。是他们自己允许自己一辈子生活在谎言中。

PS:很多人下意识就认为“我不行”,可能是过多阅读了“普通人无力改变事实”等等消极信息,经年累月导致的习得性无助。如果你也有这个情况,可以自我评估一下,平时阅读了哪些信息,是否要调整、优化自己的信息源。

加载中...

评论

暂无评论,来说两句吧~